2018年3月25日 星期日

經濟17-04外匯市場與匯率的決定

17-4.1外匯(Foreign Exchange)與外匯存底(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外匯

一國擁有可作為國際支付工具的外國通貨(美元、歐元、日圓)或對外國通貨的請求權(外國銀行存款、外國有價證券)

外匯存底

1.意義:一國政府保有的外匯數量。

2.功能:對外支付與央行干預外匯市場的能力。

3.來源:貿易順差、資金內流、外匯存底利息收入。

4.持有成本:

 (1)沖銷成本:為維持固定匯率,發行沖銷工具支付的利息。

 (2)機會成本:存放於安全性高、投資報酬率低的資產工具。

 (3)匯兌損失:本國貨幣升值,央行資產負債表上國外資產的價值在兌換為本國貨幣時,會出現匯兌損失。

5.影響:外匯存底過多,表示超額儲蓄、國人不愛投資,造成經濟成長缺乏動能。

外匯市場

1.主要參與者:中央銀行、商業銀行、外匯經紀商。

2.特性:

 (1)外匯商品種類繁多。

 (2)高度集中化市場。

 (3)敏感而有效率的分散市場。

 (4)價格互動的市場。

3.功能:

 (1)作為國際兌換與清算。

 (2)融通國際交易。

 (3)提高國際資金運用效率。

 (4)穩定國際金融。

 (5)規避匯率風險。

 

17-4.2匯率(Exchange Rate)

意義

本國貨幣與外國貨幣的兌換比例,反映不同貨幣的相對價值。

本國貨幣對外國貨幣的購買力。

外國貨幣的買賣價格。

報價

方式

直接匯率

又稱為支付匯率、應付匯率。以外國貨幣為準,以本國貨幣表示其價值。如:1美元=30新臺幣元。

臺灣各銀行牌告匯率即採此方式。

間接匯率

又稱為收入匯率、應收匯率。以本國貨幣為準,以外國貨幣表示其價值。如:1新臺幣元=1/30美元。

交叉

匯率

交叉匯率

兩種貨幣無直接匯價,須透過第三種貨幣得知其匯率。如:1美元=0.809歐元,1美元=29.17新臺幣元,則1歐元=36.056新臺幣元

新臺幣元/歐元=(新臺幣元/美元)÷(歐元/美元)(29.17/1)÷(0.809/1)36.056

套匯

賣出高估的貨幣,買入被低估的貨幣。

買賣

匯率

買匯

銀行買入外匯的價格。

賣匯

銀行賣出外匯的價格。

買賣差價

買匯與賣匯的價差。

名目匯率

外匯市場的報價。

實質匯率

名目匯率經由兩國財貨相對物價的調整而計算出來的匯率。

有效匯率

以本國與外國貿易量占本國總貿易量的比重為加權數,計算的加權平均匯率。

有效匯率指數

將有效匯率以指數的形式表示。

名目有效匯率

名目有效匯率指數

有效匯率、有效匯率指數未考慮各國物價的相對變動。

實質有效匯率

實質有效匯率指數

有效匯率、有效匯率指數有考慮各國物價的相對變動。

實質有效匯率指數上升,表示本國貨幣實質升值。

切合實際狀況,為各國貨幣當局及金融市場所重視。

計算

本國貨幣升貶值幅度=(舊匯率–新匯率)÷新匯率×100%

外國貨幣升貶值幅度=(新匯率–舊匯率)÷舊匯率×100%

變動

均衡匯率

外匯需求量=外匯供給量,決定均衡匯率e*



匯率上升

(e*e1)

本國貨幣貶值,外國貨幣升值。

美元:新臺幣=130下跌至131

國貨在國外競爭力增強,對出口有利。但進口貨成本提高,對進口不利。

匯率下跌

(e*e2)

本國貨幣升值,外國貨幣貶值。

美元:新臺幣=130下跌至129

國貨在國外競爭力減弱,對出口不利。但進口貨成本降低,對進口有利。

角度

匯率上升或下降,是從外國貨幣的角度來看。

貨幣升值或貶值,是從本國貨幣的角度來看。

制度

自由匯率

又稱為自由浮動匯率制度。匯率決定於外匯市場的供需,央行完全不干預。匯率變動難掌握,進出口商的風險增加。

機動匯率

又稱為管理浮動匯率制度。匯率決定於外匯市場的供需,央行可參與外匯買賣,以影響匯率。我國於682月開始實施。

固定釘住

本國貨幣與某外幣的匯率,固定或變動在極小範圍(如:上下1%)內。

區間釘住

與固定釘住類似,匯率變動幅度稍大(稍高於1%)

爬行釘住

又稱為可調整釘住匯率制度。本國貨幣與某外幣的匯率,可定期小幅調整。

區間爬行浮動

匯率在中心匯率的上下一定區間(如:上下2.25%)內浮動。

 

17-4.3外匯的需求與供給

 

外匯需求

外匯供給

意義

本國對外國的支付。

外國對本國的支付。

來源

主要來源:進口與資本流出。

主要來源:出口與資本流入。

※商務交易

1.商品輸入M與勞務輸入的價款。

2.本國人因觀光、留學、經商或派駐國外,在國外的開支。

3.支付外國人的投資紅利或貸款利息。

4.對外國的移轉性支付(對外國政府或人民的捐贈或援助)

5.外國僑民匯款回國。

※商務交易

1.商品輸出X與勞務輸出的價款。

2.外國人因觀光、留學、經商或派駐本國,在本國的開支。

3.收取在外國的投資紅利或貸款利息。

4.外國對本國的移轉性支付(外國政府或人民對我國的捐贈或援助)

5.我國僑民匯款回國。

※金融交易

1.短期資本流出。

2.本國對外國的長期投資或放款。

3.我國政府或人民償還向外國的借款。

4.中央銀行買進外匯。

※金融交易

1.短期資本流入。

2.外國對本國的長短期投資或放款。

3.外國政府或人民償還向我國的借款。

4.中央銀行賣出外匯。

※投機交易

1.預期外國貨幣上漲的投機性購買。

2.本國資金向外國逃避。

※投機交易

1.預期外國貨幣下跌的投機性購買。

2.外國資金向本國逃避。

曲線

1.匯率↓,外國貨幣貶值,對進口有利,外匯需求量↑。

2.外匯需求量與匯率呈反向關係,是匯率的減函數,負斜率曲線。

1.匯率↑,外國貨幣升值,對出口有利,外匯供給量↑。

2.外匯供給量與匯率呈正向關係,是匯率的增函數,正斜率曲線。

增加

外匯需求↑(D1D2),匯率↑(e1e2),外匯交易量↑(Q1Q2),本國貨幣貶值。

外匯供給↑(S1S2),匯率↓(e1e2),外匯交易量↑(Q1Q2),本國貨幣升值。

減少

外匯需求↓(D1D2),匯率↓(e1e2),外匯交易量↓(Q1Q2),本國貨幣升值。

外匯供給↓(S1S2),匯率↑(e1e2),外匯交易量↓(Q1Q2),本國貨幣貶值。

 

17-4.4影響匯率變動的因素

 

因素

說明

外匯供需

均衡匯率

短期

(與資本

流動有

)

利率變動

本國利率i↑,外國資本流入↑

S

e

本國利率i↓,本國資本流出↑

D

e

國際資本的移動是由利率低的國家流向利率高的國家。

央行干預

外匯供過於求(SD),央行買進外匯

D

e

外匯供不應求(SD),央行賣出外匯

S

e

預期心理

預期本國貨幣升值,出售外幣(投機)

S

e

預期本國貨幣貶值,買進外幣(保值)

D

e

長期

(與商品

流動有

)

物價變動

本國物價P↑,出口品售價↑,出口量↓

S

e

外國物價↑,進口品售價↑,進口量↓

D

e

所得變動

本國所得Y↑,進口需求↑

D

e

外國所得↑,出口需求↑

S

e

貿易政策

進口關稅↑或進口限額,進口量↓

D

e

出口補貼,出口品售價↓,出口量↑

S

e

商品偏好

本國消費者對外國商品偏好↑,進口量↑

D

e

外國消費者對本國商品偏好↑,出口量↑

S

e

生產力

本國生產力↑,出口品售價↓,外國消費者需求↑,出口量↑

S

e

外國生產力↑,進口品售價↓,本國消費者需求↑,進口量↑

D

e

經濟景氣

國際經濟景氣佳,出口量↑

S

e

國際經濟景氣差,出口量↓

S

e

 

17-4.5匯率學說

17-4.5.1購買力平價理論PPP(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提出者

卡塞爾(Karl Gustav Cassel)

論述

均衡匯率由兩國貨幣購買力或物價水準決定,並以兩國物價水準變動來預測匯率變動

分為絕對購買力平價與相對購買力平價。

 

17-4.5.1.1絕對購買力平價理論Absolute PPP

論述

均衡匯率等於本國與外國貨幣購買力或物價水準之間的比率。

均衡匯率由兩國貨幣購買力決定,亦即由兩國一般物價水準的相對比率決定。

公式

本國貨幣兌換外國貨幣的匯率=本國物價指數÷外國物價指數=外國貨幣幣值÷本國貨幣幣值

 

17.4.5.1.2相對購買力平價理論Relative PPP

論述

匯率變動取決於兩國物價水準的相對變動。

公式

本國貨幣新匯率=本國貨幣舊匯率×本國貨幣購買力變化率÷外國貨幣購買力變化率=本國貨幣舊匯率×本國物價指數÷外國物價指數

匯率變動率=本國物價上漲率–外國物價上漲率

說明

兩國匯率與本國物價水準呈同向變動,與外國物價水準呈反向變動。

本國物價上漲率>外國物價上漲率,匯率上升。

本國物價上漲率<外國物價上漲率,匯率下跌。

 

17-4.5.2利率平價理論IRP(Theory of Interest Rate Parity)

提出者

凱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愛因齊格(Paul Einzig)

論述

國際資金的移動,要考慮利率差異與匯率變動之間的關係。

分為拋補利率平價理論與未拋補利率平價理論。

 

17-4.5.2.1拋補利率平價理論Covered IRP

論述

有考慮在遠期外匯市場避險的兩國利率差距與即期、遠期匯率間的關係。

兩國利率的差距,決定即期與遠期匯率的差異(遠期匯率升水或貼水)

公式

idif(FE)÷E

id:本國利率水準

if:外國利率水準

E:即期匯率

F:遠期匯率

說明

idif為利率差距百分比,(FE)÷E為遠期與即期匯率差距百分比,兩邊差距相等。

idifFE

idifFE

idifFE

名詞

升水(Premium):遠期匯率高於即期匯率。本國貨幣貶值,外國貨幣升值。

貼水(Discount):遠期匯率低於即期匯率。本國貨幣升值,外國貨幣貶值。

利差交易(Carry Trade):借入低利率的貨幣,買入高收益的貨幣,賺取利差。

 

17-4.5.2.2未拋補利率平價理論Uncovered IRP

論述

未考慮在遠期外匯市場避險的兩國利率差距與即期、遠期匯率間的關係。

兩國利率的差額等於即期匯率的預期變動率。

公式

idif(EeE)÷EX

Ee:預期匯率

X:本國幣預期貶值率

 

17-4.5.3國際收支說BOP(Balance of International Payment):又稱為國際借貸說、外匯供需說

提出者

葛遜(George Joachim Goschen)

論述

匯率決定於外匯的供需,而匯率的供需決定於國際收支情況。

當一國之流動借貸相等時,外匯之供需相等,匯率不再變動。

若為順差(盈餘),外匯供過於求,本國貨幣升值,匯率下降。

若為逆差(赤字),外匯供不應求,本國貨幣貶值,匯率上升。

 

17-4.5.4匯兌心理說(Psychological Theory of Exchange)

提出者

阿夫德倫(A. Aftalian)

論述

匯率由外匯供需決定,但發生供需的原因在於個別經濟主體對外匯效用的主觀評價。

 

17-4.6國際貿易的收支

17-4.6.1國際收支

意義

一定期間(通常為一年)一國對外收支的合計。

內容

貿易收支

商品交易形成的收支。

1.出超(貿易順差):一國輸出總值大於輸入總值。

2.入超(貿易逆差):一國輸入總值大於輸出總值。

勞務收支

勞務的授受,如:船運費。

資本移轉收支

1.直接投資收支。

2.買賣有價證券收支。

3.資本借貸收支。

4.資本報酬收支。

其他收支

1.僑民匯款收支。

2.觀光與留學收支

3.駐外軍事費用收支。

4.駐外使領事館費用收支。

5.賠款、捐款、援助收支。

6.攤付國際機構費用收支。

 

17-4.6.2國際收支平衡表:在一定期間內,某一經濟體系經濟表現績效的統計報表。

項目

借方

貸方

經常帳

商品交易

商品輸入

商品輸出

勞務交易

勞務輸入

勞務輸出

投資所得收支

支付外國投資利息與紅利

收取對外投資利息與紅利

政府開支

本國政府在外國的開支

外國政府在本國的開支

片面移轉

私人投資

匯出國外的款項

國外匯入的款項

政府移轉支付

本國政府對外國的捐贈

外國政府對本國的捐贈

資本帳

直接投資

本國對外國的直接投資

外國對本國的直接投資

長期證券投資

本國購買外國的長期證券

外國購買本國的長期證券

短期資本流動

本國私人短期資金移到外國

外國私人短期資金移入本國

誤差與遺漏

國際交易種類繁多,調整後,才是官方準備交易之餘額。

官方準備

交易帳

短期官方本移動

(順差時)外國短期官方資本移入本國

(逆差時)本國短期官方資本移到外國

黃金與其它國際準備的移動

(順差時)外國黃金及其它國際準備資產移入本國

(逆差時)本國黃金及其它國際準備資產移到外國

 

17-4.6.3國際收支失衡

意義

一國的國際收支有盈餘或赤字。

原因

1.經濟成長及經濟效率的差異。

2.國內經濟失調。

3.支付匯率的偏高或偏低。

4.政治因素。

5.各國利率的不均衡。

調整方法

 

出超

入超

物價變動

提高國內物價

降低國內物價

利率變動

降低利率

提高利率

所得變動

提高所得水準

降低所得水準

匯率變動

降低匯率

提高匯率

政府管制

放鬆外匯管制與貿易管制

加強外匯管制與貿易管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